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_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_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

 
首頁
研究所概況
新聞中心
最新公告
黨建工作
專題專欄
在線留言
新聞中心
黨代會
當前位置:   > 新聞中心 > 黨代會 >
  深化改革開放 聚力創新發展
發稿時間:2017-07-28 11:12          來源:成都市中草藥研究所          編輯:admin         瀏覽:次
 
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而奮斗  
——在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17年4月25日)
范銳平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請予審議。
  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省委“三大發展戰略”,團結帶領全市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深化改革開放,聚力創新發展,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而奮斗!
  一、砥礪奮進、接續奮斗,成都改革發展邁上新臺階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勇擔歷史使命,搶抓戰略機遇,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順利完成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
  這五年,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專注轉型發展,城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大力實施工業強基行動和服務業提升行動,培育形成6個千億產業集群,產業支撐能力和發展后勁不斷增強。2016年,全市經濟總量達到12170億元,五年年均增長9.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175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1.5%。
  這五年,我們勇于先行先試、深化改革創新,全社會創造活力競相迸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重點領域改革成效明顯,“三證合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等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創新改革“一號工程”系統推進,成都科學城創新引擎作用初顯,“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深入實施,“菁蓉匯”“創交會”品牌彰顯,激發了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五年來,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06萬戶,新增科技型企業5.3萬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4%。
  這五年,我們融入國家戰略、攜手合作共贏,雙向開放取得明顯成效。堅持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實施“蓉歐+”戰略,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高水平推進,天府國際機場開工建設,雙流國際機場加快擴能改造。獲批自貿試驗區。國際合作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成功承辦《財富》全球論壇、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國際性會議。國際(地區)航線達到96條。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數達到278家,駐蓉外國領事機構達到16個。
  這五年,我們優化空間布局、著力城建攻堅,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天府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核心區承載功能加快構建。以北改工程為龍頭,中心城區加快有機更新,“小街區規制”逐步推行。全面代管簡陽市,雙流、郫縣撤縣設區。城市軌道交通加速成網,運營里程達到108公里。成都博物館等一批城市功能設施投入使用,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打響。
  這五年,我們秉持為民情懷、推動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市級財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66.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年均增長9.6%、11%。累計新增城鄉就業166.5萬人。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險體系全面形成,基本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險。教育綜合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新型醫聯體實現基層全覆蓋。文化惠民取得新成效,成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高標準推進簡陽脫貧攻堅,積極對口支援甘孜州、阿壩州19個藏區縣,圓滿完成“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和對口援建雅安任務。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這五年,我們發展民主政治、推進依法治市,城市現代治理邁出新步伐。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地方立法和人大監督有效加強。支持政協依照章程履職,積極開展協商議政、民主監督,政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鞏固和壯大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的作用進一步發揮。法治政府、法治成都、平安成都建設全面推進,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榮獲全國綜治最高榮譽“長安杯”。扎實抓好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連續七屆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明顯增強。
  這五年,我們履行主體責任、全面從嚴治黨,政治生態發生明顯變化。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四個意識”“四個自信”明顯增強。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不斷完善,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全面加強。區(市)縣、鄉鎮、村(社區)集中換屆圓滿完成。構建了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體系,建立完善了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新型基層治理體系。“四風”整治不斷深化,黨風政風持續向好。探索開展黨委巡察,旗幟鮮明懲貪治腐,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政治生態發生明顯變化。
  五年來成都發展取得的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指引、親切關懷的結果,是省委堅強領導、大力支持的結果,是歷屆市委勠力同心、接續奮斗的結果,是全市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全市各族人民、黨員干部、駐蓉解放軍指戰員和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成都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向全市老領導、老同志和所有為成都改革發展穩定作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顧五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核心凝聚力量,唯有忠誠堅定,才能把準航向,我們必須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站位決定格局,唯有站高謀遠,才能贏得主動,我們必須善于用全球眼光、戰略思維和全局意識,謀劃推動成都各項工作;創新引領發展,唯有勇于變革,才能走在前列,我們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縱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一號工程”,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法治維護公平,唯有依法治市,才能善治善為,我們必須著力構建法治良序,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創造歷史,唯有不忘初心,才能繼續前進,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嚴;治黨務必從嚴,唯有風清氣正,才能永葆本色,我們必須嚴格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持續鞏固和發展良好政治生態。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在堅定發展信心的同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更高要求,要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一是對照適應新常態和貫徹新理念的要求,發展不足和結構不優并存,科教資源富集、人力資源充沛、市場腹地廣闊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綜合競爭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二是對照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發揮首位城市作用的要求,科技創新引領、金融創新服務、雙向開放合作、產業分工協作、中心功能支撐,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三是對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空間優化布局、人口資源合理分布、公共產品有效供給、環境交通綜合治理、市民生活品質改善,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四是對照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活力、正風肅紀錘煉嚴實作風,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對此,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更加注重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注重遵循發展規律,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更加注重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提升市民的獲得感;更加注重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鞏固發展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二、勇于擔當歷史使命,努力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高度,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智慧,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新局面新境界。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視察時,作出了堅定不移抓好發展第一要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等重要指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發表了重要講話,著眼黨和國家全局,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扎實開展創新創造、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等方面提出了重要要求,為成都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省委對成都發展歷來高度重視、寄予厚望,提出了“成都要繼續一馬當先,發揮首位城市帶頭引領輻射示范帶動作用;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成為帶動全省創新發展的引擎;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提高全方位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城市經濟綜合實力;推動城市建設管理轉型升級,提升城市科學發展水平;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努力提高民生福祉;全面從嚴管黨治黨,持續用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等重大要求,寄予了“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為全國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更高期望,為成都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同類城市加速轉型發展。從成都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看,城市定位正從區域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發展動力正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產業體系正從傳統產業主導向新興產業引領轉型,城市治理正從傳統管理向現代治理轉變。新的形勢任務、新的機遇挑戰,需要我們圍繞大局精準定位,保持定力科學作為,努力建設宜業宜居之城、創新創業之都,不斷開創成都發展新境界。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攬成都工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省委“三大發展戰略”和對成都工作的總體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遵循規律,穩中求進,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而奮斗。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勇擔歷史使命,深化對標管理、推進比學趕超,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級、全方位變革發展方式、全方位完善治理體系、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質,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城市建設發展的生動實踐。
  ——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基本形成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自貿試驗區建設“雙輪驅動”的創新創造新格局,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基本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貫徹協調發展理念,建設城鄉統籌示范城市。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不斷提升區域協同、城鄉融合的發展層次和水平,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繼續發揮城鄉統籌發展在全國的示范作用。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加快推動生產體系、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綠色化,明顯改善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基本建成碧水藍天、森林環繞、綠樹成蔭的美麗中國典范城市,讓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配置資源、拓展市場,著力打造以我為主的跨境跨區域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引領,不斷完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城市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
  ——貫徹共享發展理念,建設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營造高品質生活環境,促進人與城和諧共生;加大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健全就業、社保、住房等保障體系,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升民生凈福利指數,讓市民生活更幸福,讓城市未來更美好!
三、堅持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全面提升城市能級水平
  城市能級水平體現城市價值,決定城市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影響力、輻射力和集聚力。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肩負國家使命、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形象、引領區域發展,必須切實增強“五中心一樞紐”支撐功能。
  增強西部經濟中心功能。以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為導向,構建以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為核心的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城市、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和國家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城市,不斷擴大經濟影響力、區域帶動力和環境吸引力,加快建設面向亞歐、輻射西南的經濟中心。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基礎上實現“兩個翻番”的發展目標。到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1萬億元。
  增強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集聚優勢,深度推進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建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研發平臺、一流產業基地,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大力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催生新經濟快速成長,全面提升城市創新力、創業力、創造力。
  增強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全面構筑現代金融產業集群和支撐體系,強化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加快發展新興金融業態,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結算中心、創投融資、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西部金融中心。
  增強西部文創中心功能。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塑造城市精神,豐富文化供給,建設蜀風雅韻的歷史文化名城、開放包容的現代文明之城、享譽全球的文化創意之城,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凝聚力、創造力,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奠定堅實基礎。
  增強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功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充分發揮國際機構和世界500強企業集聚優勢,大力拓展對外交往渠道,全面提升國際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緊密度,增強國際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建設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和國際友好往來門戶城市。
  增強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功能。全面提升對外交通互聯互通水平,加快建設國際空港樞紐、國際性鐵路樞紐、國家級高速公路樞紐,構建通達全球、銜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綠色的信息網絡,打造“一帶一路”的重要信息通信節點、數據中心和國際信息港,初步建成國際性區域通信樞紐。
  四、優化拓展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堅持完善城市體系與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進,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全面增強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適度。
  構建城鎮空間四級城市體系。科學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構建成都平原經濟區、大都市區、區域中心和功能區、產業園區和特色鎮四個城市層級,形成分工合理、層級清晰、有機銜接的大都市城市體系,創新城市發展模式,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劃定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堅持“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東進”,就是沿龍泉山東側,規劃建設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現代化產業基地,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開辟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南拓”,就是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天府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化空間結構,完善管理體制,建成行政政務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區域性總部基地、高新技術產業服務基地;“西控”,就是持續優化生態功能空間布局,大力發展高端綠色科技產業,提升綠色發展能級,保持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田園城市形態;“北改”,就是建設提升北部地區生態屏障,保護好歷史性、標志性建筑,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改善人居環境;“中優”,就是優化中心城區功能,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
  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網絡化功能體系。著眼增強區域競爭力和實現城市永續發展,優化城鎮功能體系和空間布局形態。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東移,減輕中心城區環境壓力,為城市長遠發展拓展產業承載空間。實施“雙核聯動”,推進中心城區和高新區有機更新,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強化金融商務、總部辦公、國際交往、文化創意和都市休閑旅游等功能,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增長極核。推動天府新區產城融合,突出國際化服務和創新型引領,突出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的國際門戶功能和龍泉山現代化產業基地的集聚優勢,把天府新區打造成為新興增長極核。強化“多中心支撐”,堅持把國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與城市總體規劃布局有機銜接,以城市戰略規劃引領城市空間布局和經濟地理,構建與城市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特征相匹配的城鎮空間布局,實現人口、城市、產業相互融合。強化各功能區域的整體支撐作用,加快形成先進制造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文化創意中心、公共服務中心、商業中心、消費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補的區域性多中心發展格局。
  構建現代化高品質的城市設施體系。科學規劃、統籌實施,構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適度超前的城市功能設施體系。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全域公共服務設施均衡化布局,建成奧體中心、城市音樂廳及音樂坊等一批國際一流的文體功能設施,加快推進教育、醫療、體育、養老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構建全市15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規劃建設一批人物雕塑、園藝小品等景觀休閑設施,記錄成都符號,傳承成都記憶。加快建設公交都市,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大力推進軌道交通加速成網,強化城市間快速交通聯系,到2022年地鐵開通運營里程達到600公里以上,基本形成半小時軌道通勤圈;優化快速公交和常規公交線路,形成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無縫銜接的地面公交網絡;加強城市慢行系統建設,暢通城市微循環。完善市政公用設施,加快污水和垃圾分類處置設施、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提高排污標準和環保設施利用率,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建設第三水源,統籌推進能源、公共安全、消防等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服務能力。
  構建區域協同發展體系。深入落實省委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首位城市作用,積極推動五大經濟區合作發展。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建設天府新區、天府國際機場、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為契機,促進區域設施共建、產業協作、功能統籌和環境共治,推動成都平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以共建自貿試驗區為載體,推動與川南經濟區協同發展;以成渝深化合作為契機,推動川東北經濟區融入成渝經濟區發展;以資源開發、旅游合作為重點,強化與攀西經濟區協作;以建設成阿、成甘等飛地工業園和省內對口幫扶為載體,加強與民族地區在清潔能源利用、綠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合作。積極參與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推動城市間相向發展、功能共享、設施互通、環境共建。主動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開展全方位、多層次深度合作,拓寬城市發展的外部空間。
五、培育轉換城市動力,增強城市持續發展能力
  城市動力決定著城市發展的速度、質量和可持續性。加快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形成以創新、改革、開放、人才為主的城市動力結構,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全面加強創新供給能力建設。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更加注重依靠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提高市場集聚和配置創新要素的能力,推動科技創新同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打造西部硅谷,讓創新創造成為成都永續發展的強勁動力。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一號工程”,加強整體謀劃和系統設計,協調政策資源,對接發展戰略,改革聯動、協作共進,促進各類試驗融合發展。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效應,促進創新要素同產業轉型升級有效對接,推動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創造轉變,提升成都在全國全球產業體系分工中的競爭優勢。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建設以軍民融合為方向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建設核工業、新材料、航空航天、集成電路、信息安全、軌道交通等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基地,打造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支持品牌整合和平臺共享,大力推動標準化建設,培育一批“成都創造”領軍企業,把成都科學城打造成為“西部創新第一城”。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高水平辦好“創交會”“菁蓉匯”,營造好環境,建設大平臺,努力讓人人都有創新創業機會,處處都有創新創業活力!
  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以系統思維和問題導向謀劃推進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促進企業降本增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放寬放活社會投資,完善政府投資體制,更好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拓展重大項目資金來源,充分挖掘社會資金潛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制度體系,推動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多元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放大國有資本財政資金的集成效應,更好發揮國企在推動政府重大戰略實施、重大民生項目建設和重大產業發展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高政府施政的精準性、穩定性、有效性,以推進“放管服”改革為重點,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提高行政服務效能;深化教育、醫藥衛生、就業保障等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改革,提高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激發社會活力,提振社會信心。堅定不移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充分發揮民營經濟作用,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在融資服務、財稅政策等方面一視同仁,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和創造力,讓成都成為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沃土!
  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牢固樹立“更全面、更深入、更務實”的新開放觀。更全面,就是推進城市、產業、企業和人才的全面開放,構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內外聯動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更深入,就是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人才鏈,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協作,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更務實,就是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務實開放體制,不斷把雙向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堅持以新開放觀服務全省跨越發展,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全面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高標準、高水平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打造國家向西向南開放門戶和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加強與各市州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分工協作,注重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推進有利于共同發展的產業跨市域布局和梯度轉移。探索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協作引進機制,全面提升合作園區開發建設水平,實現資源優勢互補、要素合理流動、產業錯位發展,助推全省開放型經濟結構優化、效益提升。堅持以新開放觀服務西部大開發,深化跨區域城市間的經貿合作,建立健全貨物一體化通關、產業協作配套、科技協同創新、金融區域協作等機制,推動形成高效共贏的一體化對外開放新格局。堅持以新開放觀服務“一帶一路”戰略,構建戰略大通道促進大流通引進大項目,加快推進國際空港樞紐、國際鐵路港和物流中心建設。改進招商思路和方式,瞄準世界500強、美歐日500強、中國500強、民企500強、服務業500強和新經濟500強等領軍企業開展高端招商。加快中德、中法、中意、新川等國際合作園區建設,鼓勵引導本土企業參與科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各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
  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強市。堅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牢固樹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觀,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構筑國際化人才高地。堅持以“高精尖缺”為導向,制定實施人才國際化戰略,深化“人才+項目+資本”協同引才模式,形成人才引育的鏈式效應,加快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規劃建設一批國際高端社區,吸引和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打造國際一流的人才匯聚之地、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形成具有鮮明比較優勢的人才政策,吸引優秀青年人才。借鑒運用國際通行、柔性靈活的辦法,建設最受大學生和求職者喜愛的城市。建立人才綠卡制度,在創業扶持、住房醫療、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方面,向高素質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傾斜,形成更具人性化的引育用留政策體系。全方位擴大與國內外一流高校、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戰略合作,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為優秀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公共資源和政策支持,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讓“蓉漂”成為時代風尚!加大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氛圍。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本土人才自主培養計劃,促進人才規模壯大、質量提高和結構優化。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造就一批“成都工匠”。加強人口戰略研究,總體把握人口變化趨勢,保持合理人口結構和規模。設立“成都發展卓越人才獎”,每年評比表彰一批為成都建功立業、獻智建言的功勛,讓尊重優秀人才、尊重創新創造、尊重企業家精神成為社會風尚,讓為成都發展作出貢獻的人才受到社會尊重、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六、發展壯大城市經濟,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命脈。堅持做大經濟總量與提升產業層次互促共進,實現三次產業良性互動、融合發展,增強城市產業支撐力。
  培育先進制造業新優勢。制造業是城市經濟的脊梁。要深入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方向,深度融入國際分工體系,加快建設國家制造強市。推進差異化布局。按照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城市功能分區,科學定位20個工業園區、10個工業集中區的產業方向,制定園區產業發展目錄和規劃建設導則,創新園區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優勢產業、優秀企業向特色園區集中,引導優質資源配置向特色園區傾斜。促進集群化發展。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制造、食品飲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五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優勢產業,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精準醫療、虛擬現實、傳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來產業,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化產業鏈垂直整合和產業間協同聯動,打造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產業集群。實現企業梯隊發展。深入實施大企業大集團發展戰略,內培外引、做大做強一批龍頭企業,培育一批本土企業進入中國500強、民企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發展一批成長性好、專業性強的中小微企業,形成大中小企業競相發展的梯隊格局。
  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瞄準高端市場發展高端服務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都服務”“成都消費”品牌。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建立健全與國際接軌的生產性服務業標準體系,推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工業設計和行業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提檔升級。高水平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做大做強西部金融機構集聚中心、金融市場和交易中心、金融后臺和服務中心、金融人才聚集中心,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在成都創辦和延伸金融服務,實施經濟證券化行動,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企業梯隊,培育壯大上市企業,提升國資證券化水平。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順應產業和消費升級大勢,促進商貿、文化、教育、娛樂、康養等生活性服務業提檔升級,加快建設國際購物天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國際美食之都、國際會展名城和國際賽事名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順應產業跨界融合趨勢,發展研發、設計和營銷、結算、物流等2.5產業。促進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大力發展分享經濟,利用數字化技術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數字化城市。
  構筑都市現代農業新高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推動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推廣“農業共營制”等適度規模經營方式,完善農業科技、農村金融等社會化服務,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物流、農村電商等產業,實施“天府源”農業品牌戰略,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農業領軍企業,加快構建產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全域旅游、特色鎮和美麗新村建設為引領,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健全農業農村投入持續增長機制,不斷提高城鄉統籌發展水平。
    七、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是古蜀文明重要發祥地,孕育積淀出思想開明、生活樂觀、悠長厚重、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質。要傳承歷史文化,弘揚現代文明,讓天府文化成為彰顯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幟。
  涵養天府文化,揚城市之韻。成都,既有現代都市的快節奏,又有休閑城市的慢生活;既有傳統文化的優雅從容,又有現代文明的前衛時尚;既有崇尚創新的基因,又有兼容并蓄的氣度;既有聰慧勤巧的秉性,又有友善互助的美德。要深度發掘地域文化特質,從市民豐富多彩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汲取營養,推動天府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繼往開來、革故鼎新的時代風尚,發展“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讓人文成都別樣精彩!
  傳承歷史文脈,固城市之根。深度挖掘成都作為全國十大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大力弘揚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等特有文化,加強古蜀文化遺址、工業文明遺址、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里、古鎮、古村落、古建筑等自然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傳承成都故事和民風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脈和記憶。加大天府文化品牌打造和營銷力度,精準實施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和城市形象推廣,高水平建成成都中心、天府中心等城市文化地標,持續辦好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成都創意設計周等文化活動,打造“非遺之都”“音樂之都”“設計之都”和“會展之都”,彰顯天府文化的時代風采,讓人文成都享譽世界!
  激發文化創造,立城市之品。萃取天府文化精華,融合創意創新智慧,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創造和文化產業優勢。集聚文創資源要素。優化文創產業空間布局,構建文創產業集聚區和文創產業帶,打造一批重點文創產業園區和文創特色街區。推動文創產業跨界融合。優先發展現代新興文化業態,推進傳統文創產業轉型升級,構建以音樂、文博、設計、動漫、影視、傳媒、文學創作等為重點的現代文創產業體系。實施文創企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龍頭文創企業、骨干文創企業、小微文創企業。培育巴蜀文化名家,推出天府精品力作,講出成都故事,傳播成都聲音,讓人文成都勇立時代潮頭!
  共建精神家園,鑄城市之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凝聚團結奮進的共同價值追求。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用新發展理念凝聚城市精神,引領文化建設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潤城,讓人文成都閃耀真理光輝!
  八、持續改善城市民生,加快建設宜業宜居宜商的城市環境
  城市的核心是人。要堅持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以市民感受為導向,努力使城市發展更有溫度,讓人民群眾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全面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公共服務統籌規劃,優化空間布局,提升服務功能,完善教育、醫療、體育、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動態增長機制,在產業和人口密集區域,增加公立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提升教育和醫療水平,促進公平教育和基本醫療服務城鄉均衡發展。推行教育發展標準化,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強化義務教育,辦好其他各類教育。加快建設健康城市,實施基層醫療衛生能力提升行動,全面加強縱向型、緊湊型醫聯體建設,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市民健康。全面開展優質學校培育計劃,增加優質教育供給。著力發展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公立醫院和重點專科。支持和鼓勵吸引高端醫療、教育、體育、文化等機構進入成都。構建多層次、普惠制的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活出尊嚴、活出品質。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努力建設體育強市。
  全面提升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增強公共就業服務供給能力,完善自主創業支持體系,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崗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經營性收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統籌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提高城鄉居民社會保險保障水平,支持社會關愛援助和慈善事業發展。完善租售補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城鎮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讓大愛陽光照亮每個角落,讓黨的關懷溫暖每個家庭!
  全面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高位推進城鄉扶貧開發,統籌抓好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新村扶貧、生態扶貧和能力扶貧,著力縮減城鄉相對貧困人口,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全力推進簡陽脫貧攻堅,按照“兩年脫貧攻堅、三年鞏固提升、五年高標準全面小康”的目標,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確保到2020年與全市同步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開展對口支援,全力支援甘孜州、阿壩州藏區貧困縣,助推貧困藏區如期脫貧奔康。
  全面加強人居環境建設。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強化尊重自然、綠色低碳理念,引導培育綠色生活方式。實施最嚴格產業準入和環境保護制度,堅決打贏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鐵腕治霾。完善成都平原環境建設協作機制,規劃建設城市通風廊道。強力實施電能替代、尾氣治理、揚塵管理、工業減排、露天禁燒,讓市民看到更多的藍天白云、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氣。科學治堵。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倡導共享綠色出行,加密軌道交通網、城市公交線網,加快街區循環成網,疏通改造擁堵節點,加強智慧交通系統建設,加快構建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網,讓市民出行更便捷更暢通。重拳治水。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水共治”,強力實施重污染流域綜合整治、城鄉黑臭水體綜合治理、良好水體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病害整治、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等工程,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全域增綠。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建成環城生態區,高標準打造天府綠道,加快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啟動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新建一批城市綜合性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小游園、微綠地,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重現“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盛景,讓市民“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九、加強和創新城市治理,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遵循特大城市治理規律,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建設與國家中心城市相適應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加強依法治理。深化法治成都建設,讓法治成為城市最顯著、最核心的競爭優勢。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大力提高立法質量,積極構建適合特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規體系。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切實維護司法公正。深入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全面實施“七五”普法規劃。深入推進平安成都建設,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牢牢守住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三條底線”,確保城市安全、社會安定、市民安寧。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讓守信者一路暢行,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推進系統治理。加快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深化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職能下沉,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力度,促進專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發展,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加強村(社區)服務能力建設。尊重市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提升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能力,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城市治理的平臺和機制,激發廣大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主人翁意識。
  提升智慧治理。大力實施“互聯網+城市”行動,運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深入推進網絡理政,構建城市智慧治理新模式。加快推進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構建智能化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管理體系。大力運用智慧化促進城市科學發展,實現民生服務智慧運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強化精準治理。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實現城市管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蓋、無盲區。推動城市管理服務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需要精準對接,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科學化管理中有更多獲得感。堅持用科學規劃指導城市建設管理,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提高總體規劃的協調性、專項規劃的精準性、城市設計的兼容性。加強城市公共管理,提高日常保潔、設施維護、安全保障、應急管理整體水平,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凈。
  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根本保證
  事業成敗,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嚴格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提高管黨治黨科學化水平,鞏固發展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統攬成都工作、指導成都實踐。堅持把增強“四個意識”作為根本政治要求,認真落實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把貫徹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作為重要政治紀律,嚴格執行重大問題請示報告制度,把對黨絕對忠誠體現在看齊落實的堅定行動上。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把維護核心的要求轉化為思想自覺、黨性觀念、紀律要求,注重把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融入思想教育,健全落實黨的建設各項制度,推動管黨治黨長效化。
  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是廣泛凝聚共識、集聚發展合力的保證。堅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轉變職能,不斷增強各級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支持政協依章履行職能,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協商議政建諍言,民主監督促落實。堅持匯聚各方智慧力量,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鞏固和壯大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做好新形勢下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工作。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強黨管武裝和雙擁共建工作。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忠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高宣傳組織動員群眾能力,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發揚黨內民主,暢通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途徑,健全黨委重大決策論證評估和征求意見等制度,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不斷增強黨的創造活力。
  大力提升領導和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能力。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方向和建設水平直接檢驗執政能力。提升謀大勢、觀大局的戰略思維能力,培育全球眼光和專業素養,不斷深化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時代性、系統性、規律性認識,提升因勢而謀、因時而進、因事而新的實戰水平。提升講民主、重法治的科學決策能力,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完善黨委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規范專家學者咨詢論證和市民參與建言機制,養成依法執政的思維習慣和行為自覺,善于運用法治方式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改進領導和組織方式,提高駕馭全局和領導發展的能力。
  培養造就忠誠干凈擔當的執政骨干隊伍。治蓉興蓉重在選賢任能。著眼長遠發展加強戰略培養儲備,緊扣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需要,優化干部成長路徑,持續開展優秀干部人才“遞進培養”計劃,暢通各類優秀人才有序流動渠道,培養造就政治強、懂城市、會經濟、善管理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著眼事業需要精準科學選人用人,堅持好干部標準和“三重”用人導向,注重在改革發展穩定主戰場培養發現使用干部,注重針對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功能結構選配專業化干部,健全干部差額比選機制,增強選人用人的準確度和黨組織領導把關的科學性。著眼干事創業激發干部隊伍活力,健全干部日常管理監督和能上能下機制,完善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錘煉一馬當先的創新精神、能為善成的嚴實作風、真抓敢管的擔當勇氣,形成心無旁騖、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著力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新型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活力在基層、根基在基層。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與時俱進拓展黨建工作內涵和領域,著力構建科學的組織動員體系、法治的管理運行體系、精準的引領服務體系、嚴格的權責約束體系。堅持以先鋒引領夯實基層基礎,深化“蓉城先鋒”黨組織創建和黨員示范行動,探索推進“網絡黨建”“智慧黨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以政治引領推動城鄉共治,加強黨對基層組織的領導,深化“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層治理機制,改進村(社區)黨組織運行方式和治理模式,以城鄉共建共治共享助推城鄉發展一體化。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用力正風肅紀,鍥而不舍落實好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馳而不息糾正“四風”。保持高壓懲貪治腐,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決鏟除腐敗“污染源”,鞏固和發展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持續用力強化監督執紀,堅持紀在法前、紀嚴于法,有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推進政治巡察常態化、全覆蓋,完成市縣兩級監察體制改革,增強全方位監督合力。持續用力標本兼治,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大宣傳”格局,多元化組合式治理“微腐敗”。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努力營造親商重商優商環境。加強廉政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構建科學規范的黨風廉政建設制度體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同志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實現城市永續健康發展,就是我們的神圣使命。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懷著對全市人民的熾熱情懷、對城市發展的崇高責任,努力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譜寫更加絢麗的成都篇章!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版權所有 @ 2016 成都市中草藥研究所 地址:成都市提督街54號 郵編:610016 中文域名:成都市中草藥研究所.com
 電話:028-85373356 //nengnian.cn 技術支持:寬視中國